鄉(xiāng)愁是村里槐花飄散的清香;鄉(xiāng)愁是街坊鄰里相見的笑臉;鄉(xiāng)愁是母親燒好的飯菜;鄉(xiāng)愁是無論如何也消退不去的思念。
入冬的氣溫一天比一天低,烏魯木齊剛剛下過一場大雪,遠處的天山已經(jīng)是“千峰萬嶺雪崔嵬”,過不了多久就要進入春節(jié)的前奏。李敏和愛人申占杰早早決定不回老家河南許昌過年了。“新買的德龍X3000才提車,原計劃趁著供煤旺季多掙些錢,沒想到耽誤了行情,索性留在新疆過年,一來省了往返路費,再看看有沒機會多跑幾趟活兒。不然的話,很難緩解購車貨款的壓力。”
申占杰開卡車已經(jīng)十多年,起初在老家周邊跑運輸,后來聽朋友說新疆礦產(chǎn)豐富,貨源充足,運費行情也不錯,于是就專程到烏魯木齊探路,“北疆的煤田確實很多,烏魯木齊附近就有好幾個大型煤田,業(yè)務量巨大,比‘口里’好掙錢。只是,這兩年從‘口里’過來搶生意的卡車越來越多,攪亂市場,錢也不像以前那么好掙了”。
申占杰說的“口里”,是新疆人對除新疆以外地方的統(tǒng)稱,具體是指嘉峪關(guān)內(nèi)廣大地區(q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烏魯木齊的日子久了,申占杰和李敏已經(jīng)習慣新疆生活,言談話語也受當?shù)厝擞绊。李敏雖然時不時地想起老家,和親戚朋友保持著手機和微信的熱線聯(lián)系,可對跑車的人來說,能在哪里掙到錢,就在哪里安家,“孩子在烏魯木齊上小學,只有寒暑假才有機會回許昌,因此對許昌的情感沒有大人們那般強烈”。
500馬力的德龍X3000牽引車是申占杰的第三臺車,前兩臺分別是380馬力、430馬力的德龍F3000。
“以前那兩臺陜汽德龍確實掙錢了,要不我們買車的時候也不會認準‘陜汽重卡’。還有,之所以選擇德龍X3000,是因為大馬力車型適合拉煤,再就是舒適性明顯提高。”李敏和申占杰結(jié)婚以后經(jīng)常跟車,“沒來新疆之前,我們什么活都拉,短途還不算辛苦,最辛苦的是跑長途,吃住全在車上”。
在路上,李敏不僅照顧愛人吃喝,還要跑前跑后處理雜務。有時候遭遇偷油,她嘴上寬慰愛人,免得影響開車情緒,其實心里也特別生氣。“跑長途的大車司機哪個不是拋家舍業(yè)掙辛苦錢?既然遇到了這種事,只能自認倒霉。”李敏和申占杰為了防止油箱被盜,寧肯多跑些路也要找到相對安全的停車場,有時候還要專職看護。
男人是山,女人是水,水總是映襯山的雄壯;男人是樹,女人是藤,藤總是攀緣樹的挺拔。
2010年,李敏帶著孩子跟隨愛人來到烏魯木齊。因為要照顧孩子,不能再跟車,她就開了家美發(fā)店,“結(jié)婚前學的美發(fā)技術(shù),沒想到在烏魯木齊派上用場。生意好壞都無所謂,主要是為了不讓自己閑下來,況且多少也能貼補生活”。
在李敏看來,愛情和風花雪月無關(guān),和山盟海誓無關(guān);愛情就是真心誠意的兩口子踏踏實實過日子,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你不離,我不棄。“人們都說開大車的司機辛苦,其實嫁給大車司機的女人們不僅辛苦,還命苦。”從許昌到烏魯木齊超過3000公里,李敏做夢都沒想過會漂泊到離家這么遠的地方生活。別看在烏魯木齊生活了7年,她依然想念家鄉(xiāng)的燴面、熱豆腐、糊辣湯。
“想想愛人的車從德龍F3000換成了德龍X3000,再看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又覺得這些年的辛苦付出也還值得。”李敏對當初跟車的日子記憶猶新,甚至連路上遭遇不明不白罰款的情景都恍如昨日。她慶幸孩子不太喜歡卡車,更不愿意跟車,“但愿他能好好學習,將來不要像爸爸一樣開車”。
李敏倒不是看不起卡車司機,不然當年也不會嫁給申占杰。在農(nóng)村,卡車司機畢竟屬于高收入群體。當然,絕大多數(shù)司機都還是用汗水和健康換來可觀收入,有的甚至是用生命在拼搏奮斗。同時,司機職業(yè)處于無秩序發(fā)展狀態(tài)也是事實,很難吸納高端人才。
希望孩子健康,希望孩子有所成就,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李敏和申占杰遠離家鄉(xiāng)是為了掙錢,為了改變原來的生活環(huán)境,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盡量好的教育條件。“烏魯木齊的冬天比許昌的冬天要冷得多,好在堅持一下就能過去。也許過些年我們會回許昌,也許我們一直就在烏魯木齊生活。”
是的,再寒冷的冬天也會過去,冰消雪釋的春天就在不遠處。堅持過這個冬天,堅持還清購車貸款,李敏一家的生活會更美好。那時候,他們應該會有時間再回許昌,和家鄉(xiāng)的親朋相聚言歡。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