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機的出現曾引起了18世紀的工業(yè)革命,提到它,許多人立馬就能聯想到蒸汽火車,但是你大概不知道,從前的卡車也是靠蒸汽機來驅動的。
二戰(zhàn)時期,油料緊缺,民間大量使用氣化爐成產燃氣,直接供燒油的內燃機使用。但氣化爐工作起來木料利用的效率和可靠性一般。美蘇冷戰(zhàn),蘇聯不得不再次考慮這個問題,于是乎“蒸汽汽車”的方案被提出來。
蘇聯當局要求有關單位研制一種直接使用木頭作為燃料的蒸汽鍋爐卡車,有效載重量不低于6噸,總重量不超過14.5噸,其中還要包括380公斤的鍋爐用水,350-400公斤木頭燃料。最快速度要求最低在40-45km/h,一次一斗木頭燃料400kg左右,要能夠跑80公里。
首先研究單位用一輛來自英國的Sentinel s4制造了一輛原型車,3人容量的駕駛室內被安裝上了鍋爐,整個裝置架在前主軸上。動力鍋爐位于駕駛座后方,駕駛員的一側則安裝有直下豎立式變速箱,齒輪比2.22。整個機構結構復雜,駕駛員必須要進過特殊訓練。
蘇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qū)、地廣人稀,但木材豐富,所以這種車倒是特別在俄羅斯野外使用。后續(xù),研究機構為蘇聯的消防部隊、野外伐木作業(yè)設計一種可以使用煤或木頭的蒸汽卡車,用于在中東部野外作業(yè)。相比汽油價格要便宜不少,更具經濟性,再說了油料需要特殊的加工,而煤和木頭則更易得到。這就是最后的定型型號NAMI-012。
NAMI-012后來被廣泛用于伐木作業(yè),它有經過特殊設計的燃燒爐子,可以直接使用直徑20cm的木頭塊作為燃料。
駕駛員還不用一直看著木頭,每次填料可供使用1-1.5個小時。這是1948年初步研制成功的,它有一臺重達1噸重的鍋爐,為蒸汽發(fā)動機提供動力,發(fā)動機在1250轉時,動力輸出為100匹馬力。據說,它的工作穩(wěn)定、運轉良好,可靠性不錯!
定型后,整車重量在12噸,滿載6噸貨物,速度可以穩(wěn)定維持在40km/h,即使是在野外顛簸的土路上,可靠性也非常不錯。
49年至53年,又有兩個改進型號被生產出來,以適應更為嚴酷的野外環(huán)境,耐極低溫度-40度,增加前輪驅動等等。
但隨著斯大林的去世,荒野中的西伯利亞勞動集中營被取締,沒有人再需要這些主要被用于木材采伐的汽車,這種蒸汽卡車也就逐漸地推出了歷史舞臺。
驗證碼: